搜索
首页 《和张少卿过德清忆郎中五弟》 已伤荆木一枝折,重过桐乡双泪零。

已伤荆木一枝折,重过桐乡双泪零。

意思:已伤荆木一枝折断,重过桐乡双泪零。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和张少卿过德清忆郎中五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深厚的情感和精炼的文字,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平昔知君兄弟名,籍随廉茂策通经”,诗人通过描述兄弟俩的名字在平昔之时就已经闻名,借用了廉茂策通经典故来赞美他们的才华和智慧。这表明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他们有着非凡的才华和潜力。 “已伤荆木一枝折,重过桐乡双泪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兄弟分离的伤感之情。诗人再次经过兄弟曾经生活的地方,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对兄弟离别的深深哀痛。 “朝见鹡鴒诗思苦,夜听鸿雁睡魂醒”这两句诗则描绘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白天,诗人看到鹡鴒(一种水鸟)的叫声,想起兄弟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诗思苦涩;夜晚,听着鸿雁的叫声,诗人无法入睡,思绪万千。 最后两句“近闻阮巷有才子,异日轩昂看拾青”,诗人对未来的期待跃然纸上。诗人听说阮巷里出现了一位才子,相信他日后定会飞黄腾达。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兄弟俩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暗示了诗人对他们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兄弟情谊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昔知君兄弟名,籍随廉茂策通经。
已伤荆木一枝折,重过桐乡双泪零。
朝见鹡鴒诗思苦,夜听鸿雁睡魂醒。
近闻阮巷有才子,异日轩昂看拾青。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桐乡

    读音:tóng xiāng

    繁体字:桐鄉

    英语:Tongxiang

    意思:(桐乡,桐乡)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
    春秋时为桐国,汉改桐乡。
    《汉书循吏传朱邑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 泪零

    读音:lèi líng

    繁体字:淚零

    意思:(泪零,泪零)
    流泪。
    唐·元稹《莺莺传》:“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
    明徐元《八义记孤儿出宫》:“公主免泪零,宽怀放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