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能苦心,自古无不成。
意思:学道能尽心尽力,自古以来没有不成。
出自作者[唐]于鹄的《宿西山修下元斋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隐士修行的诗,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赞美和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隐士所在的地方,松桧蔽日的深山之中,给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中描述了隐士在山中望云卷云舒,想象着安期生等仙人的生活。这表现出隐士对仙道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描绘了隐士在溪水边沐浴,换上礼仙的名服,脱下鞋子进入静堂,绕着佛像行礼的场景。这表现出隐士的虔诚和敬畏之心。碧纱灯笼、长幡缀铃等细节描绘,更增添了诗中的神秘和幽雅之感。
诗中还描述了隐士在山下的听法场景,林下静坐倾听,等待撞钟时刻的到来。在静堂中列坐满人,持斋行礼,焚香开卷,光照室内。投简石洞,称过上帝,表现出隐士对修道的执着和虔诚。
最后,诗中强调了学道能苦心,自古无不成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赞美和对隐士的敬仰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修道生活的赞美和对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修道生活的神秘和幽雅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修道生活的优美诗篇,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赞美和对隐士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