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河传·翠深红浅》 愁蛾黛蹙,娇波刀翦。

愁蛾黛蹙,娇波刀翦。

意思:愁蛾眉蹙,娇波刀修剪。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河传·翠深红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翠深红浅。愁蛾黛蹙,娇波刀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环境,深绿色的丛林中,浅红色的花朵点缀其间,女子蹙起的黛眉和如刀剪般的明亮眼睛,使这个环境更加生动。这里的“愁蛾”和“娇波”都是对女子的美丽外貌的生动描绘,使人仿佛能看见她的面容。 接下来的句子,“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妆光生粉面。”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舞蹈和歌唱,她的妆容在舞蹈中显得更加生动,粉嫩的脸庞在光线下显得更加美丽。这里的“奇容妙妓”是对女子绝佳舞技和歌喉的赞美,而“争逞”则表达了她的才华在人群中的突出。 然后,“坐中醉客风流惯。尊前见。特地惊狂眼。”这里描述了宴会中的情景,醉酒的客人们已经习惯了女子的风华绝代,在酒前再次见到她时,都为之惊叹。这里的“特地”表达了再次见到她的惊喜之情,“惊狂眼”则表达了她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的震撼。 最后,“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女子美丽不再的惋惜。尽管女子已经不再年轻,但她的美丽依然让人难以忘怀,就像千金争选一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丽不再的惋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翠深红浅。
愁蛾黛蹙,娇波刀翦。
奇容妙妓,争逞舞裀歌扇。
妆光生粉面。
坐中醉客风流惯。
尊前见。
特地惊狂眼。
不似少年时节,千金争选。
相逢何太晚。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愁蛾

    读音:chóu é

    繁体字:愁蛾

    意思:古女子画眉如蚕蛾,因称女子发愁时皱起的双眉为愁蛾。
    唐·温庭筠《清平乐》词:“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
    宋·洪适《浣溪沙饯范子芬行》词:“整顿春衫欲跨鞍,一杯相属少

  • 娇波

    读音:jiāo bō

    繁体字:嬌波

    意思:(娇波,娇波)
    妩媚可爱的目光。
    唐玄宗《题梅妃画真》诗:“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宋·柳永《河传》词:“愁蛾黛蹙,娇波刀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