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见自生藤,感其得地因》 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意思:连桂树芬芳,积润沿着莲池。

出自作者[唐]崔元翰的《杂言奉和圣制至承光院见自生藤,感其得地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通过对新藤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期望。 首段描绘了新藤的茂盛和美丽。“罗生密叶交绿蔓,欲布清阴垂紫蕤。”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藤蔓的茂盛和藤叶的翠绿,以及藤花盛开的美丽。“紫蕤”一词,既体现了藤花的紫色,又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已带朝光暖,犹含轻露滋。”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新藤在早晨的阳光下,带着温暖,带着清晨的露水,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遥依千华殿,稍上万年枝。”这两句诗描绘了新藤的位置和生长态势,它远离喧嚣,独自依附在华丽的宫殿旁,逐渐向上生长,攀爬到万年古树上。这象征着新藤的坚韧和独立,也暗示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这两句诗描绘了新藤周围的景象,它周围的余香与桂树相连,积聚的湿气与莲池相傍。这进一步强调了新藤的美丽和生命力。 然而,诗人在描述新藤的美好之后,笔锋一转,表达了对新藤遭遇的不公待遇的同情。“岂如幽谷无人见,空覆荒榛杂兔丝。”这句诗暗示了新藤在幽谷中无人欣赏,反而被荒榛和兔丝覆盖,象征着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被忽视。 然后诗人引用了圣心对此应有感,隐迹如斯谁复知。这是对公正的期望和呼唤,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不再让它们被忽视和践踏。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贤人的敬仰和感叹,通过比物赋新诗的方式,表达了对公正的追求和对生命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新藤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公正的期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的期望和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新藤正可玩,得地又蓬时。
罗生密叶交绿蔓,欲布清阴垂紫蕤。
已带朝光暖,犹含轻露滋。
遥依千华殿,稍上万年枝。
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岂如幽谷无人见,空覆荒榛杂兔丝。
圣心对此应有感,隐迹如斯谁复知。
怀贤劳永叹,比物赋新诗。
聘丘园,访茅茨,为谢中林士,王道本无私。

关键词解释

  • 积润

    读音:jī rùn

    繁体字:積潤

    意思:(积润,积润)
    积久湿润。
    《文苑英华》卷五六一引唐·常衮《中书门下贺雪表》:“重阴益固,应水泽腹坚之时;积润潜通,迎土膏脉起之候。”
    唐·温庭筠《和友人溪居

  • 莲池

    读音:lián chí

    繁体字:蓮池

    意思:(莲池,莲池)

    1.种莲的池沼。
    南朝·梁·任昉《咏池边桃》:“聊逢赏者爱,栖趾傍莲池。”
    唐·崔元翰《杂言奉和圣制见自生藤》:“余芳连桂树,

  • 余芳

    读音:yú fāng

    繁体字:餘芳

    意思:(余芳,余芳)

    1.余留的香气。
    晋·陶潜《闲情赋》:“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