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刘大资挽词二首》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

意思:就听到王蠋死,不见华元返回。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刘大资挽词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柱欹倾日,堂堂堕虏围》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感慨之诗,通过对天柱山倾颓这一事件,表达了对当时战局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天柱欹倾日,堂堂堕虏围”描绘了天柱山颓然倾斜,敌军堂堂之景,为后续的感慨埋下了伏笔。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是对事件的具体描述,听到壮士王蠋为国捐躯,而敌方主将华元却未归的消息,令人感慨。 “一代名超古,千年泪染衣。当时如有继,犹足变危机。”这两句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一代英名超越古代,千年之后人们仍然为之心痛流泪。如果当时有更多的人能够继承他们的遗志,也许可以改变当时的危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至于“当时如有继,犹足变危机”这句的深层含义,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来理解。这句话可能是在暗示,如果当时有更多的人能够继承这些英雄的精神,有更多的力量来对抗外敌,那么也许可以改变当时的危局,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这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也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柱欹倾日,堂堂堕虏围。
遂闻王蠋死,不见华元归。
一代名超古,千年泪染衣。
当时如有继,犹足变危机。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