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庙堂上,四海臻泰和。
意思:端坐在庙堂上,四海来到泰和。
出自作者[宋]林宪的《寓天台水南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夔皋不著书,周召不决科。端坐庙堂上,四海臻泰和。此道固如是,后来文艺多。嗒然空山中,独抱明良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对古代夔皋等贤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政治理想的思考。
首联“夔皋不著书,周召不决科。”夔皋和周召都是古代的贤者,夔是舜的乐官,皋是禹的乐官,他们并没有像其他贤者那样留下著述或决断科举之事,而是以他们的道德和智慧在庙堂上端坐,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这一联通过对比夔皋等人的行为和一般贤者的行为,强调了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
颔联“端坐庙堂上,四海臻泰和。”庙堂是指朝廷,四海是指全国。这一联描绘了夔皋等人在庙堂上端坐,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场景,表达了他们的智慧和道德所带来的社会和谐和繁荣。
颈联“此道固如是,后来文艺多。”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政治理想的思考,认为道德和政治理想应该像夔皋等人那样,注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实践,而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和荣誉。这一思想对于后世文艺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尾联“嗒然空山中,独抱明良歌。”嗒然是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空山是指远离尘嚣的地方。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和政治理想的追求,认为只有当人们都抱有明良之心,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与繁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夔皋等古代贤者的行为和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和政治理想的思考和追求。它提醒人们注重内在的修养和道德实践,追求真正的和谐与繁荣。同时,它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的哲理性和思想性非常强,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