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
意思:宣城古大城市,听讼容易耳聋。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良骥良弓为比喻,表达了对贤能之人的赞美,同时也对宣城地方官员提出了改进政务、为民造福的期望。
首联“良骥不必大,腾羁已超迈。良弓不待寒,调弦自劲快”以骏马和良弓为喻,表达了对贤能之人的赞美。骏马无需过于高大,其腾跃自如已显示出超凡脱俗;而良弓也不待寒冷之时,调好弦就能展现出劲力迅疾。这两句诗寓意着贤能之人无需外在的华丽和繁琐,内在的才华和能力就已经足够超越常人。
颔联“宣城古大邑,听讼易聋聩。君能抉其塞,宰与民共赖”是对宣城这个古大邑的描述,同时也是对地方官员的提醒。宣城历史悠久,但处理政务也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果官员能够找出政务中的弊端,与百姓共同依赖,那么就能让宣城焕发新的活力。
颈联“自当割鸡用,刃必无钝败”进一步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处理鸡问题一样果断利落,避免因犹豫不决而造成的失败。
尾联“尝闻开元时,令长多赐戒。戒石今尚存,世异事不背。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则以历史典故为引,提醒地方官员要借鉴历史经验,时刻警醒自己,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良骥良弓的比喻和对宣城的描述,表达了对贤能之人的赞美和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同时,也以历史典故为引,提醒官员要时刻警醒自己,不断改进政务,为民造福。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