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宁乡令张沆》 竹存帝女啼,夔学林雍鑋。

竹存帝女啼,夔学林雍鑋。

意思:竹子在皇帝的女儿哭,夔学林雍鑋。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宁乡令张沆》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长沙过洞庭,水泊风摇矴。青山接夷蛮,白昼鸣鴞鸋。竹存帝女啼,夔学林雍鑋。不嫌卑湿往,教令民须听》。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畔风摇竹声、青山接夷蛮、白昼鸮鸣等自然风光的诗。 首联“水泊风摇矴。青山接夷蛮”,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畔的风光。风摇矴,描绘了湖面波光粼粼、风起浪涌的景象,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青山接夷蛮,则描绘了远处的青山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山峦相接的景象,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颔联“白昼鸣鴞鸋。竹存帝女啼”,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洞庭湖畔的白昼景象。白昼鸮鸣,描绘了白天鸮鸟鸣叫的情景,增添了诗的幽深和神秘感。竹存帝女啼,则描绘了竹林中传来的帝女啼哭声,给人一种凄婉的感觉。 颈联“夔学林雍鑋。不嫌卑湿往”,诗人笔锋一转,引入了历史故事。夔学林雍鑋,讲述了一个人向林雍鑋学习乐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学习、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不嫌卑湿往,表达了诗人不嫌弃环境恶劣,愿意前往洞庭湖畔居住的意思。 尾联“教令民须听”,诗人以一种劝诫的口吻告诫当地百姓要听从政府的安排,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洞庭湖畔的自然风光为背景,通过描绘风摇竹声、青山接夷蛮、白昼鸮鸣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沙过洞庭,水泊风摇矴。
青山接夷蛮,白昼鸣鴞鸋。
竹存帝女啼,夔学林雍鑋。
不嫌卑湿往,教令民须听。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学林

    读音:xué lín

    繁体字:學林

    意思:(学林,学林)

    1.喻学问的总匯。
    《汉书叙传下》:“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学林。”
    颜师古注:“信惟文学之林薮也。”
    《南

  • 帝女

    读音:dì nǚ

    繁体字:帝女

    意思:
    1.天帝与传说中的古帝之女。指天帝之女瑶姬。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
    《文选江淹<潘黄门悼亡>诗》:“我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