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舞曲歌辞·霓裳辞十首》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

意思:日长耳朵里听到声音成熟,拍几分毫错总知道。

出自作者[唐]王建的《舞曲歌辞·霓裳辞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和舞蹈的赞美诗,描绘了宫廷中舞蹈的美丽和音乐的美妙。这首诗通过对舞蹈和音乐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艺术的热爱和敬意。 首句“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描绘了弟子部中的一支独特的舞蹈,他们以风和水为伴奏,舞动时犹如霓裳飘飘,美丽动人。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这两句描绘了舞蹈的精细之处,即舞蹈者需要反复向导师学习,直到能够完美地演绎出舞蹈的精髓。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这两句描绘了音乐的美丽,音乐在管弦乐器的伴奏下开始演奏,但并未完全演奏完毕,就已令人陶醉。 “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这两句描绘了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音乐在夜深人静时响起,使人仿佛听到了仙人的歌唱。 整首诗通过对舞蹈和音乐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艺术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宫廷艺术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宫廷艺术的繁荣和奢华,以及宫廷艺术对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意义。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散声未足重来授,直到床前见上皇。
中管五弦初半曲,遥教合上隔帘听。
一声声向天头落,效得仙人夜唱经。
自直梨园得出稀,更番上曲不教归。
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
旋翻新谱声初足,除却梨园未教人。
宣与书家分手写,中官走马赐功臣。
伴教霓裳有贵妃,从初直到曲成时。
日长耳里闻声熟,拍数分毫错总知。
弦索摐摐隔彩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作者介绍 叶绍翁简介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关键词解释

  • 闻声

    读音:wén shēng

    繁体字:聞聲

    意思:(闻声,闻声)
    I

    1.听到声音。
    前蜀·毛文锡《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

  • 长耳

    读音:cháng ěr

    繁体字:長耳

    意思:(长耳,长耳)
    驴的别称。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贤妻激劝而得者》:“时伉(彭伉)方跨长耳纵游于郊郭。”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王叟阴德》:“今商贩家,

  • 分毫

    读音:fēn háo

    繁体字:分毫

    短语:一丝一毫

    英语:fraction

    意思:形容极细微或极少量。
    汉·傅毅《七激》:“涔养之鱼,脍其鲤鲂,分毫之割,纤如髮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