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意思:你虽然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秋天的山色,表达了诗人对林馆秋色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首句“郭外山色暝”,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秋夜的山色,山色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深邃幽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句诗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背景,为后面的诗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主人林馆秋”一句,诗人通过“主人”一词,表达了对林馆秋色的喜爱和留恋之情。主人一词也暗示了诗人的身份,他可能是这个林馆的主人,也可能是来此游玩的客人。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这两句诗,诗人通过描绘钟声和月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钟声从远处传来,仿佛在提醒人们夜已深,月亮则静静地挂在天上,将清辉洒在床头。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安详、平和的感觉。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夜色的珍惜和对清谈的不舍。夜已经过去了一半,但他们的交谈还没有结束,这表明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多么的深入和热烈。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尽管友人身居高位,身在朝廷(“青琐”是宫门的一种,这里代指朝廷),但他的心却始终没有忘记自由自在的江湖(“沧洲”是古代显士的隐居之地)。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对束缚和约束的反抗。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山色、宁静的氛围、深入的交谈和对自由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束缚和约束的反抗。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琐心

    读音:suǒ xīn

    繁体字:瑣心

    意思:(琐心,琐心)
    犹小计。谓浅薄的计谋。
    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操乏端概,业谢成迹;徂年空往,琐心靡述。”
    南朝·宋·鲍照《咏双燕》之二:“琐心诚贫

  • 沧洲

    读音:cāng zhōu

    繁体字:滄洲

    意思:(沧洲,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三国·魏·阮籍《为郑沖劝晋王笺》:“然后临沧洲而谢支伯,登箕山以揖许由。”
    南朝·齐·谢朓《之宣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