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 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意思:只有可怜浉水上,当时战乱也能清。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是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哀悼和对和平的深深向往。 首联“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描绘了诗人眼前荒芜的景象,战争的痕迹已经消失,但战争的痛苦和破坏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哀悼,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颔联“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描绘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年老的人只能守着孤城。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中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 颈联“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描绘了战争后的废墟和荒凉,山头烟雾缭绕,田野间野火熊熊。这一联通过视觉上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尾联“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保持清明的浉水的喜爱,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混乱的厌恶。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也表达了对清明的社会环境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和战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深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诗人的语言朴素而深刻,通过视觉和情感的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举目伤芜没,何年此战争。
归人失旧里,老将守孤城。
废戍山烟出,荒田野火行。
独怜浉水上,时乱亦能清。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水上

    读音:shuǐ shàng

    繁体字:水上

    意思:
    1.水面上。
    《易涣》:“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纥于宏神道碑》:“月中生树,童子知言;水上浮瓜,青衿不戏。

  • 独怜

    读音:dú lián

    繁体字:獨憐

    意思:(独怜,独怜)

    1.特别喜爱;特别哀怜。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一:“

  • 上时

    读音:shàng shí

    繁体字:上時

    意思:(上时,上时)
    最合适的时令。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黍穄》:“三月上旬种者,为上时;四月上旬为中时;五月上旬为下时。”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内攫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