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既调柔,众境亦深窈。
意思:四肢已经调柔,多境也深远。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晓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梦破不成寐,茅斋坐清晓》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宁静、淡泊生活态度的诗。它通过描绘清晓梦醒、山鸟啼鸣、晨光熹微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联“梦破不成寐,茅斋坐清晓”,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在清晨醒来,未能成眠的状态。这不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茅斋,即简陋的茅草屋,象征着诗人朴素的生活方式。
颔联“他山已击钟,独树初啼鸟”,诗人描绘了早晨的声响:他山上的钟声已经响起,独树上的鸟儿开始鸣叫。这进一步强调了早晨的宁静和生机,也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清晨静坐的状态,身体舒适,环境幽深,思绪宁静。他期待着新的一天,享受着生活的平静和简单。
最后,“任性无外求,一静万缘了”,这两句诗是诗人的生活态度的直接表达。他随性而为,不追求外在的物质和名利,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种态度使他能够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它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启示我们,生活的真谛可能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值得称赞。诗人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流畅的韵脚,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宁静、淡泊生活态度的佳作。它通过描绘早晨的宁静和生机,以及诗人的内心平静和满足,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这首诗也启示我们,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而不是被外在的物质和名利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