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诗元自五声生,无声敢问诗安在。
意思:四诗元从五声生,没有声音请问诗在哪里。
出自作者[宋]曾丰的《儒家子刘文叔诗见赠回赠一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对诗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独到的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段中,“我诗求我混沌初,君诗求我糟粕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独特理解。诗人认为自己的诗歌追求的是原始混沌的境界,而别人的诗歌则是在他这个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也体现了他的自信和自负。
“低头小参有顿渐,抚掌大笑无精粗”,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诗歌的欣赏方式。诗人认为,诗歌的欣赏需要深入思考和细心品味,需要不断地琢磨和领悟,这种过程就像禅宗中的“小参”,有顿悟和渐修的过程。而诗人对别人的诗歌则是大笑称赞,没有精粗之分,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尊重。
“谁收六律入三籁,更敛八风妲一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评价标准。诗人认为,诗歌应该像天籁一样自然流淌,像音乐一样和谐动听,像风声一样悠扬飘逸。因此,好的诗歌应该能够被收入“三籁”之中,能够被“敛八风妲一噫”,即能够被广大读者接受和喜爱。
“四诗元自五声生,无声敢问诗安在”,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本质的理解。诗人认为诗歌源于五声,即宫、商、角、徵、羽,没有声音就没有诗歌的存在。因此,诗人强调诗歌应该注重表现情感和思想,注重语言的优美和生动,注重表达的深刻和感人。如果诗歌失去了这些本质特征,那么它还能算作诗歌吗?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强调了诗歌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诗歌创作的自信和自负。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也具有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