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势随九疑高。

势随九疑高。

意思:势随九疑山高。

出自作者[南北朝]沈约的《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展现了奇岭高耸入云、错落有致、峰峦叠嶂的壮观景象。“发地多奇岭,干云非一状。”开篇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上的奇特山岭的赞美之情。“合沓共隐天,参差互相望。”这两句描绘了山峰层峦叠嶂,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参差错落,相映成趣。“郁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形态和色彩,丹巘郁律,青嶂崚嶒,色彩斑斓,让人赏心悦目。“势随九疑高,气与三山壮。”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将这片山景的气势和壮丽与九疑山和三山相媲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山景的无限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开阔,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发地多奇岭。
干云非一状。
合沓共隐天。
参差互相望。
郁律构丹巘。
崚嶒起青嶂。
势随九疑高。
气与三山壮。
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关键词解释

  • 九疑

    读音:jiǔ yí

    繁体字:九疑

    意思:亦作“九嶷”。

    1.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
    《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
    郭璞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