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袭美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次韵》 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

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

意思:有人吹虚斋或在公,和蔼林下过去的圣贤风范。

出自作者[唐]陆龟蒙的《奉和袭美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次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雅致的园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园林中景色的喜爱之情。 首句“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描绘了园林的名字和它的特点。“偃虚斋”暗示了园林的宁静和雅致,可能是一个坐落在森林或公地旁边的小屋或庭院。而“林下昔贤风”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暗示了这个园林的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和风度。 “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这两句描绘了园林中的景色。庭前,蝴蝶在争抢着花蕊,暗示着园林中的花木繁茂,生机勃勃。而“帘外无人报水筒”则进一步描绘了园林的宁静和雅致,只有水筒的声音在提醒着人们这里的环境。 “行药不离深幌底,寄书多向远山中。”这两句描绘了园林中的人的活动。“行药”可能指的是主人或友人在园林中散步或行走时带着药草,这表明了主人对健康和养生的重视。“深幌底”可能指的是一个深处的房间或地方,主人经常在那里行药或休息。而“寄书多向远山中”则暗示了主人与远方的朋友或亲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经常通过书信来往。 最后,“西园夜烛偏堪忆,曾为题诗刻半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园林的深深怀念和对过去的回忆。西园可能是园林的一部分,那里的夜烛让诗人想起了过去的时光。他曾经在那里题诗并把一部分诗刻在树上或石头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雅致的园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敬仰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健康、养生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或偃虚斋或在公,蔼然林下昔贤风。
庭前有蝶争烟蕊,帘外无人报水筒。
行药不离深幌底,寄书多向远山中。
西园夜烛偏堪忆,曾为题诗刻半红。
作者介绍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关键词解释

  • 林下

    读音:lín xià

    繁体字:林下

    英语:sylvan life; retirement from official life

    意思: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梁·任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