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光抱城去,山翠落樽前。
意思:淮光抱城去,山翠落樽前。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依韵和表臣奎野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淮光抱城去,山翠落樽前》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淮光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联“淮光抱城去,山翠落樽前”,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淮光城的景象。淮光城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美丽,城楼上的灯光映照在城内,如同抱城的翠色一般。同时,山间的翠色也落在了酒樽之前,让人感受到山城的清新与宁静。这一联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淮光城的夜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颔联“鲁叟欲浮海,楚人休问天”,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这里,“鲁叟”指的是孔子,“楚人”则泛指楚地的居民。诗人借用孔子欲浮海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同时,诗人也借“楚人休问天”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不可预测的感慨。这一联通过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引人深思。
颈联“野云将拂幔,水鸟不惊船”,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色中的动态美。野云将要拂过船上的帷幔,水鸟静静地停在船边,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色中的动态美,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心境。
尾联“历览谁能赋,今闻太守贤”,诗人对太守表示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地风物的喜爱之情。诗人历览了当地的美景,却无人能够赋诗赞美,如今听到太守的贤明,不禁为之赞叹。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太守的赞赏之情,也表达了对当地风物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淮光城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当地风物的喜爱之情。诗人的情感与心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典故的表达得以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当地风物的热爱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