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致明听琴》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意思:如果没有枯琴寄托,谁代表我的心。

出自作者[宋]刘子翚的《次韵致明听琴》

全文创作背景

《次韵致明听琴》是宋朝诗人刘子翚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刘子翚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刘子翚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具体到《次韵致明听琴》这首诗,它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一次听琴经历有关。诗人可能通过听琴,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和动人,同时也可能通过音乐引发了对人生、社会等的思考。因此,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以上是对《次韵致明听琴》创作背景的一种推测,具体的情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病翁不咄咄,琅然寄枯琴。
倘无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形忘岂知病,道在宁复今。
龙蟠老樟下,觱发摇长音。
作者介绍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