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万事乖名实,岂但药翁论蛤蜊。
意思:从来万事不名副其实,难道只是药翁评论蛤蜊。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伯乐和骥、重华和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重名不重实,只看表面不看本质,只看现象不看实质的行径的愤慨。
首句“伯乐无传骥空老,重华不见士长饥”中,诗人借用了伯乐和骥的典故。伯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而骥则是千里马。伯乐识马,却无法让所有的千里马都得到展现的机会,许多优秀的骥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老去。而重华,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唐尧,诗人用重华来比喻那些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的人。他们看不到那些有才能、有理想、有贡献的人,反而让那些平庸的人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致使真正的士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接下来,“从来万事乖名实,岂但药翁论蛤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看表面不看本质,只看现象不看实质的行径的愤慨。他们做事总是违背了事物的实际,名不副实,虚有其表。就像药翁只看到了蛤蜊的外表,却忽视了它的内在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典故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只看表面不看本质,只看现象不看实质的行径的愤慨和批评。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注重实际,注重本质,注重内在价值,而不是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