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楼望次韵呈闲止翁》 劫余一塔残钟灭,灯外双桡好影多。

劫余一塔残钟灭,灯外双桡好影多。

意思:抢劫我一塔残钟灭,灯外双弯曲好影多。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楼望次韵呈闲止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疾病、月色、夜晚、残塔、灯光、霜痕和木叶。诗人在楼头缩手感染了新病,面对缺月,他感到忧郁和孤独。然而,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凉爽的夜晚和沙堤上的水气让他感到一丝安慰。随着夜幕降临,他听到帐卒的铙歌,这让他感到一种回归和平静。 诗中提到的“劫余一塔”可能指的是一座残破的古塔,这给诗人带来了历史的沉重感。而灯光的映照下,双桨的好影显得特别多,这可能象征着希望和未来。诗人期待着看霜痕翻木叶的景象,这可能意味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他准备带着朋友去阳阿晒太阳,用木杖捋去白发的霜。 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十分优美,诗人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忧郁情绪,这可能是诗人对战争或历史变迁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忧郁情绪,这可能是诗人对历史或社会问题的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楼头缩手系新痾,对酒共如缺月何。
凉满沙堤浮水气,暝归帐卒动铙歌。
劫余一塔残钟灭,灯外双桡好影多。
待看霜痕翻木叶,携公晞发杖阳阿。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劫余

    读音:jié yú

    繁体字:劫餘

    英语:survivals of a disaster

    意思:(劫余,劫余)
    谓灾难之后。
    周咏《感怀》诗之六:“举目新亭挥掬泪,劫余谁是济时才?”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