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

意思:从前离真无奈,现在回到哪里知道。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四海秋风阔,千岩暮景迟。向来忧际会,犹有五湖期》,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描述作者在过去的离别和现在的归来,以及他在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和情感。 首联“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表达了作者过去的离去是无能为力,现在的归来也并非自觉自愿,但这种无奈和自知又似乎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必然归宿。 颔联“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意象,表达了作者在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这里,“青辞”和“紫见”都寓含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理解。木奴橘是青色的,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地仙芝是紫色的,象征着神秘和未知的生命可能性。 颈联“四海秋风阔,千岩暮景迟。”描绘了作者在归途中所见到的秋日景象,四海秋风,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无尽的机遇;千岩暮景,则表达了暮色中的山景,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尾联“向来忧际会,犹有五湖期。”表达了作者在归途中的忧虑和期待。虽然面临种种际会和挑战,但作者仍然抱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五湖期则象征着作者的江湖情怀和远大抱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未来的独特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去真无奈,今还岂自知。
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
四海秋风阔,千岩暮景迟。
向来忧际会,犹有五湖期。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自知

    读音:zì zhī

    繁体字:自知

    英语:know

    意思:
    1.认识自己;自己明瞭。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鲁昭公曰

  • 无奈

    读音:wú nài

    繁体字:無奈

    短语:迫于

    英语:cannot help but

    意思:(无奈,无奈)
    亦作“无柰”。

    1.谓无可奈何。

  • 真无

    读音:zhēn wú

    繁体字:真無

    意思:(真无,真无)
    佛教语,即空无。指事物的虚幻不实。
    唐·王昌龄《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诗:“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