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吴伯承提宫孟冬风雨》 吟声正酸苦,已似琴促轸。

吟声正酸苦,已似琴促轸。

意思:吟诗的声音正酸苦,似乎已经催促我琴。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和吴伯承提宫孟冬风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和人生。诗中描绘了天气变化、旅途艰辛、诗人的情感状态,以及与友人的交往等,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联“旧雨新更寒,昼歇夜复陨。”描绘了天气变化,旧雨新寒,白天稍息,夜晚又降,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这似乎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颔联“我行十日泥,屦迹故未泯。”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作者行走在泥泞中,鞋印却依然清晰可见,象征着即使人生遭遇困难和挫折,但人的足迹依然存在。 颈联“吟声正酸苦,已似琴促轸。”描绘了诗人的情感状态,他的吟咏声充满了痛苦和苦涩,如同琴弦紧绷。这里诗人将吟咏声比作琴弦,表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体验。 尾联“与公无诗债,何得便见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没有诗债,自然不会感到窘迫。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此外,诗中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眼底过浮云,谁见柳下悯?”这句诗表达了人生如浮云般短暂,而柳下悯则是关于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天气、旅途、诗人的情感状态、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旧雨新更寒,昼歇夜复陨。
我行十日泥,屦迹故未泯。
吟声正酸苦,已似琴促轸。
更遭雪作祟,不由弦不紧。
与公无诗债,何得便见窘?
半生领盛名,一面辱倾囷。
眼底过浮云,谁见柳下悯?
觅句许奇阴,有底恼肝肾。
开怀爱我多,落笔为渠尽。
独怜禾头湿,可叹不可哂。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吟声

    读音:yín shēng

    繁体字:吟聲

    意思:(吟声,吟声)
    吟诗之声。
    唐·白居易《宣州崔大夫忽以近诗见示因成长句寄题郡斋》诗:“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

  • 促轸

    读音:cù zhěn

    繁体字:促軫

    意思:(促轸,促轸)
    旋紧调弦的轴。轸,弦乐器上调弦的轴。
    唐·李嘉祐《送兖州杜别驾之任》诗:“停车邀别乘,促轸奏胡笳。”
    宋·沈辽《太古师弹琴示道辅》诗:“挥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