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系疏啬,人情淡薄,念头打破渐幽通。
意思:外系疏音,人的感情淡薄,一个打破渐渐幽通。
出自作者[元]王哲的《六么令 鸣鹤馀音卷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表达了道家思想中的真清真静、内调神气等理念。它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精神修养和道德提升的思想。
首先,诗中提到了“真清真静,便是虎和龙”,这是对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理念的表述。虎和龙都是道家文化中的象征,虎象征着力量和威严,龙则象征着变化和神秘。在这里,诗人将“真清真静”比作虎和龙,意味着只有内心清静无为,才能像虎和龙一样具有强大的力量和神秘的变化。
其次,“澄澄湛湛,婴儿姹女自升腾”,这是对道家思想中“内调神气”的描述。在道家文化中,婴儿、姹女都是代表精气的象征。诗人用“澄澄湛湛”来形容内调神气的过程,意味着通过调息、调心等方法,使内在的精气得到提升和升华。
此外,“寂默刀圭根本,斋戒换西东”,这也是道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强调通过内心的寂静、沉默和斋戒等修行方式,达到根本的改变。诗人用“换西东”来形象地表达这种改变的重要性,意味着通过修行,可以改变外在的世界。
最后,“灭睡忘言除欲,饮膳少丰融。外系疏啬,人情淡薄,念头打破渐幽通”,这是对道家思想中“无欲无求”理念的表述。诗人强调要消除睡意、忘掉言语、除去欲望,保持饮食简单、适度,人情淡薄,打破内心的杂念和束缚,逐渐达到内心的幽静通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道家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念,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平静、精神修养和道德提升的思想。它鼓励人们通过修行和努力,达到内心的清静、神秘的变化、根本的改变和无欲无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