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 彼岸闻山钟,仙舟过苕水。

彼岸闻山钟,仙舟过苕水。

意思:彼岸听说山钟,仙舟经过苕水。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同李五夕次香山精舍访宪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诗人在彼岸的山中听到钟声,乘船经过苕水,进入松树掩映的幽深之处,踏上曲折的小径。月光照亮了草堂,使他得以见到远公。在这个闲适的夜晚,他专注于思考,忘记了尘世的喧嚣,感受到了微妙的道理。 诗中的“彼岸闻山钟”一句,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仿佛诗人已经离开了喧嚣的世界,来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而“仙舟过苕水”则描绘了一种飘逸的意境,仿佛诗人乘着仙舟,在苕水上悠然飘过。 “松门入幽映,石径趋迤逦”这两句描绘了松树掩映的小径和曲折迤逦的石径,给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感觉。同时,“初月开草堂,远公方觏止”两句则描绘了月光照亮了草堂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宁静和平静。 “忘言在闲夜,凝念得微理”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深深喜爱,他在这个闲适的夜晚中,忘记了尘世的喧嚣,专注于思考,从而得到了微妙的道理。 最后,“泠泠功德池,相与涤心耳”两句描绘了诗人听到池水泠泠作响的景象,仿佛这清凉的池水能够洗涤他的心灵。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宁静、神秘、悠然和思考的气息。它通过描绘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美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彼岸闻山钟,仙舟过苕水。
松门入幽映,石径趋迤逦。
初月开草堂,远公方觏止。
忘言在闲夜,凝念得微理。
泠泠功德池,相与涤心耳。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山钟

    读音:shān zhōng

    繁体字:山鍾

    意思:(山钟,山钟)
    山寺钟声。
    唐·王昌龄《潞府客亭》诗:“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唐·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诗:“山钟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 仙舟

    读音:xiān zhōu

    繁体字:仙舟

    意思:舟船的美称。
    隋·江总《洛阳道》诗之一:“仙舟李膺棹,小马王戎镳。”
    唐·李峤《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仙舟窅将隔,芳斝暂云同。”
    宋·无名氏《梅

  • 彼岸

    读音:bǐ àn

    繁体字:彼岸

    短语:近岸 滨 沿 岸 水边

    英语:Faramita

    意思:
    1.佛教语。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

  • 苕水

    读音:tiáo shuǐ

    繁体字:苕水

    意思:
    1.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山海经西山经》:“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苕水在焉。东南流注于泾水,其中多美玉。”

    2.水名。在今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