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友人及第归江南》 路绕山光晓,帆通海气清。

路绕山光晓,帆通海气清。

意思:路绕山光明白,帆通海气清。

出自作者[唐]张乔的《送友人及第归江南》

全文赏析

这首诗《岂易及归荣,辛勤致此名。登车思往事,回首勉诸生。路绕山光晓,帆通海气清。秋期却闲坐,林下听江声》是一首描绘归乡之情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未来的期许。 首联“岂易及归荣,辛勤致此名。”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和对辛勤付出得到名声的欣慰。这里的“归荣”可以理解为回归家乡的荣耀,而“辛勤”则表达了作者在追求名声过程中的艰辛和努力。这一联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付出感到自豪。 “登车思往事,回首勉诸生。”这一联描绘了作者在归乡途中的思考和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作者在车上回想起过去的种种往事,不禁感慨万千,同时也不忘对家乡的未来给予期待和鼓励。 “路绕山光晓,帆通海气清。”这两句诗描绘了归乡途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赞美和欣赏。路绕山光,描绘了山路蜿蜒,山光映照在路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帆通海气清,则描绘了海面上帆船点点,通向海洋的通道上空气清新,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与归乡之情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秋期却闲坐,林下听江声。”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归乡途中暂时休息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景的喜爱和对家乡未来的期待。秋期却闲坐,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时候暂时休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林下听江声,则描绘了在树林下倾听江声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家乡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未来的期许。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读后不禁为之动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岂易及归荣,辛勤致此名。
登车思往事,回首勉诸生。
路绕山光晓,帆通海气清。
秋期却闲坐,林下听江声。
作者介绍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通海

    读音:tōng hǎi

    繁体字:通海

    意思:
    1.与海外交往。
    唐·张籍《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诗:“通海便应将国信,到家犹自着朝衣。”
    郑观应《致考察南洋商务张弼士侍郎书》:“通海以来,渐知效法泰

  • 山光

    读音:shān guāng

    繁体字:山光

    意思:山的景色。
    南朝·梁·沈约《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岑参《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