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三》 蒙奏传声。

蒙奏传声。

意思:蒙上奏传达声音。

出自作者[南北朝]谢朓的《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表达了对于国家政务的勤勉和尽职尽责的态度。诗歌中的“当宁日昃”形容君主勤政,从天亮一直工作到太阳偏西。以下几句则表达了君主为政务所忙碌的景象,如“求衣未明”形容天未亮就开始准备处理政务,“抵璧焚翠”形容处理政事紧急而严肃,“销剑隳城”则形容为国家的安定而付出努力。 在词语运用上,这首诗歌采用了典雅的语言,词汇丰富,表达了强烈的文化内涵。同时,运用了意象化的手法,通过具体的景物和形象的描绘,表现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在结构上,这首诗歌采用了整齐的四言句式,句式紧凑,节奏感强,给人以庄重、典雅的感觉。同时,诗歌采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美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表达了勤政爱民的主题,通过典雅的语言和整齐的结构,展现了文化的厚重和艺术的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当宁日昃。
求衣未明。
抵璧焚翠。
销剑隳城。
九畴式序。
三辟载清。
虞箴罔阙。
蒙奏传声。
作者介绍 谢朓简介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关键词解释

  • 传声

    读音:chuán shēng

    繁体字:傳聲

    意思:(传声,传声)

    1.传播声音。
    北魏·温子昇《捣衣》诗:“香杵纹砧多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
    南朝·梁·萧绎《咏歌》:“传声入钟磬,余转

  • 蒙奏

    读音:méng zòu

    繁体字:蒙奏

    解释:1.盲乐师的演奏。语本《诗.大雅.灵台》\"蒙瞍奏公。\"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