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右省王谏议》 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终未闲。

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终未闲。

意思:耳朵边要静不能安静,内心里想闲始终不熟悉。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寄右省王谏议》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事”,通过描绘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终未闲”,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纷扰,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安。他渴望安静,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安静下来,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颔联“自是宿缘应有累,可能时事更相关”,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他认为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大事息息相关,这种宿缘让他无法摆脱对时局的担忧。 颈联“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诗人通过引用张翰和周颙的故事,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和批评。张翰因为不愿卷入朝廷纷争而辞官,周颙因为逃避政治责任而隐居山林,但他们都未能逃脱历史的谴责。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那些逃避责任者的批评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尾联“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年老色衰、无法改变时局的无奈,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历史的反思。他看到那些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逐渐老去,而自己却无法改变这个局面,这种无奈和无助让诗人感到痛苦。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时局的关注,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对那些逃避责任者的批评,提醒人们要关注国家大事,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终未闲。
自是宿缘应有累,可能时事更相关。
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看却金庭芝朮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心里

    读音:xīn lǐ

    繁体字:心裏

    短语:胸口

    英语:in the mind

    意思:(心里,心里)

    1.胸膛里面。如:心里感到不舒服。

    2

  • 不得

    读音:bù dé

    繁体字:不得

    英语:must not

    意思:
    1.不能得到;得不到。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汉·晁错《论贵粟疏》:“夫腹飢不

  • 静心

    读音:jìng xīn

    繁体字:靜心

    英语:with all worries set aside

    意思:(静心,静心)
    谓使心灵安定宁静;安定心神。
    《庄子达生》:“臣将为鐻,未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