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黑烟火灭,哭声无歌声。
意思:黑烟消失,哭声没有歌声。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上元晚晴》
全文赏析
这首诗《所谓上元者,俗以侈升平。汉用方士说,祠祭夜达明。》是一首对上元节(即元宵节)的描绘和反思,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灯节。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元节的繁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繁华背后潜在问题的反思。
首联“俗以侈升平,汉用方士说,祠祭夜达明。”描绘了上元节的盛况,人们认为这是繁荣昌盛的象征,汉代则根据方士的说法,在夜晚进行祭祀和庆祝,直到天明。这一联通过描述上元节的热闹和持续时间之长,为后面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爇炬或始此,游观实何名。”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上元节燃烧火炬的质疑,他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浪费资源,而且游玩的意义也并不明确。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对节日习俗的深入思考,他并不满足于表面的繁华,而是试图挖掘背后的真正意义。
接下来的几联,“年登庶事遂,春早芳意萌。冶妆饰粉黛,豪奏喧丝笙。”描述了上元节的热闹场景,人们欢乐庆祝,妇女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富人们则奏响丝竹之声。然而,诗人并没有被这种表面的欢乐所迷惑,他看到了背后的问题,“愚玩夺稚魄,淫窥荡狂情。”他认为这种节日活动会让人沉迷于玩乐,忽视真正重要的事物,甚至会让人放纵欲望。
“天宝覆唐都,宣和倾汴京。”两句诗暗示了历史上许多繁华一时的地方,最终都走向了衰落。这为后面的反思提供了背景。“词人丽唱在,物极良足惊。”这里提到了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暗示了过度奢华可能导致文化繁荣的反常现象。
“一隅颇完盛,四运遄代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某些地方在上元节期间保持繁荣的观察,但他也意识到季节的更替是不可避免的,这暗示了盛极必衰的道理。
“戍守列万里,镇防连百城。崛起间窃发,交驰事遐征。”这里描述了戍卫、镇防等军事活动,暗示了节日背后的严肃性和必要性。
最后,“昏黑烟火灭,哭声无歌声。”这句诗描绘了节日结束后的凄凉景象,与开始时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而“晓雨花信过,夜蟾桂轮清。”则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与前文的阴暗形成对比,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时节既如此,焉问阴与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淡定态度,他不再纠结于阴晴雨晦,而是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上元节的描绘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节日背后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生活真谛的领悟。诗人不仅描绘了节日的繁华景象,也揭示了背后的严肃性和必要性,提醒人们关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