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途中逢刘知远》 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

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

意思:吴、楚七国烟波里,巢由季孟之间。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途中逢刘知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作者通过描绘吴楚烟波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接下来,我将从各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诗的前两句“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描绘了作者所处的地理环境。吴楚烟波,指的是吴楚之地广袤的水域,烟波浩渺,景象壮丽。作者身处其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生的渺小。巢由季孟,指的是巢父、许由等古代隐士,他们拒绝权势,追求清净无为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只言无事贵,不道致身闲”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觉得隐逸生活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种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豁达。 “别渚莲根断,归心桂树顽”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归隐的决心。别渚中的莲花凋谢,象征着尘世的繁华和纷扰;而归心桂树顽,则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决心。 “空劳钟璞意,尘世隔函关”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无奈和厌倦。尽管他有心避开尘世的纷扰,但尘世间的纷争和困扰却无法避免。这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深刻厌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吴楚烟波的壮丽景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清净无为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吴楚烟波”、“巢由季孟”、“别渚莲根”、“归心桂树”等等,这些意象既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又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无事贵”与“致身闲”的对比,“尘世隔函关”与“空劳钟璞意”的对比等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作者看来,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生的渺小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隐逸生活则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安宁的方式。这种对人生的豁达和理解,也是这首诗所传达的重要信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
只言无事贵,不道致身闲。
别渚莲根断,归心桂树顽。
空劳钟璞意,尘世隔函关。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烟波

    解释

    烟波 yānbō

    [mist-covered waters]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引用解释

  • 吴楚

    读音:wú chǔ

    繁体字:吳楚

    意思:(吴楚,吴楚)

    1.春秋·吴国与楚国。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吴·楚凭江,负固方城。”

    2.泛指春秋·吴·楚之故地。即今长江中、下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