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 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意思: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相和歌辞·杂怨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夭桃花》是一首描绘人生和爱情的诗篇,它以桃花为象征,表达了人生的无常、短暂和爱情的复杂、深沉。 首先,诗中描绘了桃花的盛开和凋零,早晨桃花鲜艳如新,傍晚则凋零无色。这象征着人生的起落,人们年轻时的美好和年老后的衰颓。同时,树有百年花,人无一定颜,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其次,诗中用贫女镜不明,寒花日少容,表达了人的容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老,而爱情也并非永恒不变。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则表达了爱情中的分离和失落。 再者,诗中浪水不可照,狂夫不可从,表达了爱情的不可捉摸和不确定性。浪水多散影,狂夫多异踪,则进一步强调了爱情的复杂和多变。 最后,诗中持此一生薄,空成百恨浓,表达了人生的痛苦和遗憾。而朝为双蒂花,暮为四散飞,花落却绕树,游子不顾期,则描绘了爱情的无奈和失落。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桃花为载体,表达了人生的无常、短暂和爱情的复杂、深沉。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珍视爱情,面对人生的痛苦和遗憾要保持坚强。同时,也要学会接受爱情的不完美和失落,因为这是人生的常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夭桃花清晨,游女红粉新。
夭桃花薄暮,游女红粉故。
树有百年花,人无一定颜。
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贫女镜不明,寒花日少容。
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
浪水不可照,狂夫不可从。
浪水多散影,狂夫多异踪。
持此一生薄,空成百恨浓。
忆人莫至悲,至悲空自衰。
寄人莫翦衣,翦衣未必归。
朝为双蒂花,暮为四散飞。
花落却绕树,游子不顾期。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尽人

    读音:jìn rén

    繁体字:儘人

    意思:(尽人,尽人)
    人人;所有的人。
    宋·王禹偁《五福先后论》:“夫贫富夭寿,人之定数,天之常道,尽人不能易之。”
    《花月痕》第四六回:“民生颠沛,国帑空虚,尽

  • 自闲

    读音:zì xián

    繁体字:自閑

    意思:(自闲,自闲)

    1.亦作“自闲”。悠闲自得。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闲。”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问君何事栖碧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