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员外迁崇教(崇教典僧官)》 谁说簪缨累,名林得按行。

谁说簪缨累,名林得按行。

意思:谁说官僚们多次,名林能按行。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王员外迁崇教(崇教典僧官)》

全文赏析

这首诗《能书晋公子,清宦称高情。海树朝帆远,江风夏服轻。官从三省去,僧出万山迎。谁说簪缨累,名林得按行》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描绘官场和自然景色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清廉官场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 首联“能书晋公子,清宦称高情。”诗人以晋公子重耳的典故为引子,表达了对清廉官场的赞美之情。晋公子重耳曾因遭陷害而流亡在外,但他始终保持清廉正直,最终成为一代明君。诗人以此典故来比喻那些清廉的官员,他们能够保持高尚的情操,不受世俗的干扰,这是诗人所向往的。 颔联“海树朝帆远,江风夏服轻。”诗人描绘了清晨的海边景色和夏季江风轻拂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海树朝帆远,描绘了清晨的海边景色,朝帆远指远处的船帆在海风中摇曳生姿;江风夏服轻,则描绘了夏季江风轻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颈联“官从三省去,僧出万山迎。”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将要离开官场而去往新的地方,表达了对官场的留恋和对自然的向往。三省指古代的三个监察机构,这里代指官场;万山指诗人将要前往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有自然美景;僧出万山迎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尾联“谁说簪缨累,名林得按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看法。簪缨累指的是官场中的繁琐事务和束缚,但诗人认为自己能够摆脱这些束缚,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自由。名林得按行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官场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廉官场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一种自由、洒脱的精神状态,这也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能书晋公子,清宦称高情。
海树朝帆远,江风夏服轻。
官从三省去,僧出万山迎。
谁说簪缨累,名林得按行。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簪缨

    读音:zān yīng

    繁体字:簪纓

    英语:high-ranking official

    意思:(簪缨,簪缨)
    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

  • 按行

    读音:àn xíng

    繁体字:按行

    意思:I
    巡行,巡视。
    《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因过按行阅视皇太后旧时衣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沁水》:“臣辄按行去堰五里以外,方石可得数万余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