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漫赋》 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

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

意思:社会难道没有计划可以贡献,书生从古代命多寒。

出自作者[宋]陈必复的《漫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篝灯读易听更残》是一首对诗人自身心境和理想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首联“篝灯读易听更残,微雨萧萧独闭关”,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微雨中关起门来研读《易经》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同时,“听更残”暗示了诗人在深夜读书时的孤独和寂静,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和自律。 颔联“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并不否认自己有能力为国家出谋划策,但他也明白自古以来书生命运多舛,这让他感到无奈和悲愤。 颈联“数茎须为忧时白,一点心犹报国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忠诚和爱国之情。即使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仍然坚守初心,不忘报效国家。这里用“须为忧时白”表达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头发变白,用“心犹报国丹”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尾联“未肯轩裳便尘土,此身翻恐误儒冠”,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儒学的坚守。他拒绝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同时也担心自己的错误选择会耽误了自己的儒学生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自身心境和理想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的忠诚和爱国之情,以及对儒学的坚守,都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篝灯读易听更残,微雨萧萧独闭关。
治世岂无谋可献,书生从古命多寒。
数茎须为忧时白,一点心犹报国丹。
未肯轩裳便尘土,此身翻恐误儒冠。

关键词解释

  • 书生

    解释

    书生 shūshēng

    (1) [intellectual;pedent;scholar]∶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copier]∶指抄写的人

    引用解释

    1.读书人。古时多

  • 治世

    读音:zhì shì

    繁体字:治世

    英语:times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意思:
    1.太平盛世。
    《荀子大略》:“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 献书

    读音:xiàn shū

    繁体字:獻書

    意思:(献书,献书)

    1.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
    《国语周语上》:“瞽献曲,史献书。”
    韦昭注:“《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