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意思:奉求桃栽一百根,春季前被送到浣花村。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

全文赏析

【黄鹤注】数首俱上元元年初营草堂时作。觅桃、觅竹、觅榿、觅松、觅果,皆营草堂时渐次栽种者。从朱本,因类附之。桃栽二字连用,犹俗云桃秧,乃小桃之可栽者。榿栽、松栽亦然。竹不言栽者,移竹兼用根竿也。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①。河阳县里虽无数②,濯锦江边未满园。

  (初春乞栽,及时易种,故欲致桃之早。河阳,贴明府。此截律诗上四句。)

  ①《齐民要术》:凡种树,正月为上时,二月为下时。②《白帖》:潘岳为河阳令,遍树桃李。庾信《枯树赋》:“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王嗣奭曰:公无日不思乡,而种榿、裁松,若为久住之计,其襟情可想。然“浣花一草堂,遂为千古宅”,岂偶然哉?诸章皆以诗代札,乃公戏笔。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一百

    读音:yī bǎi

    繁体字:一百

    意思:
    1.数词。十的十倍。
    《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于齐,王餽兼金一百而不受。”
    唐·骆宾王《冬日宴》诗:“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
    宋·葛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