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
意思:鸣泉隔翠微,千里到柴门。
出自作者[唐]温庭筠的《题中南佛塔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鸣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地胜人无欲,林昏虎有威。涧苔侵客屦,山雪入禅衣。桂树芳阴在,还期岁晏归。》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
首联“鸣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诗人通过描绘鸣泉的声音穿过翠微的山脉,一路传到千里之外的柴门。这里的“鸣泉”是自然的声音,而“千里到柴扉”则是这个自然声音的远播,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之声的广阔和深远。
颔联“地胜人无欲,林昏虎有威。”描述了一个人烟稀少,人们无欲无求,林中老虎威风凛凛的环境。这里的人无欲和虎有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静谧和神秘。
颈联“涧苔侵客屦,山雪入禅衣。”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涧的苔藓覆盖着来访者的脚步,山上的雪花也进入了禅者的衣物。这里不仅描绘了环境的自然景色,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尾联“桂树芳阴在,还期岁晏归。”诗人表达了期待在岁末时分回到这里,回到这满树芳香的桂树之下。这里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怀念,也有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