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怀(五首)》 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

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

意思: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

出自作者[明]刘基的《秋怀(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寂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思和自省。诗的开篇以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描绘出夜晚天空清朗,风色清澈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盈庭露辉辉,当窗星焰焰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美丽,露珠闪烁,星光熠熠,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魅力。然后,诗人以寒来爱兰狖,暑往却筠簦表现了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和珍视。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忧思和自省。忧思浩无际,起坐数更点,诗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无法入睡,感叹人生的艰辛和无常。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诗人认识到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应该保持谦虚和节俭的态度。未尝陟孟门,谁识行路险,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没有经历过艰辛的道路,但也知道行路的艰险。 最后,贾害岂无因,戒之在怀琰,冥豫何可长,用之以自检,诗人告诫自己要警惕祸害的根源,保持谨慎和自省的态度。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景色和表达内心忧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自省,给人以启示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薄云散高风,天色青如染。
盈庭露辉辉,当窗星焰焰。
寒来爱兰狖,暑往却筠簦忧思浩无际,起坐数更点。
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
未尝陟孟门,谁识行路险。
贾害岂无因,戒之在怀琰。
冥豫何可长,用之以自检。
作者介绍 刘基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关键词解释

  • 高风

    读音:gāo fēng

    繁体字:高風

    英语:gale

    意思:(高风,高风)

    1.强劲的风。
    汉·刘向《九叹远游》:“溯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
    唐·

  • 云散

    读音:yún sàn

    繁体字:雲散

    英语:disperse like the clouds

    意思:
    (—sàn)
    如云一样飘散。比喻漂泊离散。
    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

  • 天色

    读音:tiān sè

    繁体字:天色

    短语:血色 肤色

    英语:time of the day

    意思:
    1.天空的颜色。
    《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