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燕京杂诗》 不净尘恨多懊恼,转疑恩怨太分明。

不净尘恨多懊恼,转疑恩怨太分明。

意思:不净灰尘恨多懊恼,转怀疑恩怨太分明。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燕京杂诗》

全文创作背景

《燕京杂诗》的创作背景与郑板桥在北京的经历和感受密切相关。1725年,郑板桥出游北京,每天放言高论,评议人物,无所顾忌,因此得狂名。然而,他的狂傲引起了那些追求利禄之徒和庸俗之辈的攻击。北京的“强劲风沙”对他来说,无异于当头棒喝,使其雄心和热情受到打击。初出茅庐便遭受挫折,使郑板桥心生厌倦,从而创作了《燕京杂诗》,以表露这种心态。诗中表达了他对仕途的鄙弃、对家乡的思念,也抒写了对闲居情趣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阴雨淫淫鬼昼行,南风吹鬓悯馀生。
韩非发愤书徒著,毛遂历阶意未平。
不净尘恨多懊恼,转疑恩怨太分明。
当年情意消难尽,凭仗青蝇身后名。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懊恼

    读音:ào nǎo

    繁体字:懊惱

    短语:烦扰 烦躁 愤懑 堵 烦闷 坐卧不安 烦 抑郁 闷 苦闷 苦于 憋气 沉闷 窝囊 心烦 不快 沉郁 憋

    英语:vexed

    <
  • 恩怨

    读音:ēn yuàn

    繁体字:恩怨

    英语:(feeling of) resentment

    意思:
    1.恩与怨。
    《公羊传庄公四年》“此复雠也,曷为葬之”汉·何休注:“据恩怨不两行

  • 分明

    读音:fēn míng

    繁体字:分明

    短语:澄 冥 历历 旁观者清 一清二楚 清 白纸黑字

    英语:clearly demarcated

    意思:
    1.明确;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