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
意思:芦花岸上对着船上,哀弦就好像愁人消瘦。
出自作者[元]白朴的《【双调】驻马听 弹》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雪调冰弦,十指纤纤温更柔。林莺山溜,夜深风雨落弦头。》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音乐场景。
首句“雪调冰弦,十指纤纤温更柔。”便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仿佛看到了一个女子纤细的手指在冰冷的弦上轻轻弹动,犹如雪调冰弦,清冷中带着一丝温润。这里的“十指纤纤”更是对女子手部的细腻描绘,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林莺山溜,夜深风雨落弦头。”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树林中的莺啼声和山涧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风雨交加,琴弦也在此时落下。这里的“林莺山溜”和“夜深风雨”为音乐场景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芦花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这句诗描绘了女子在芦花岸边对着缓缓驶过的兰舟,琴声哀怨如同愁人的消瘦。这里将音乐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琴声哀怨如同愁人的消瘦,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愁苦和哀怨。
“泪盈眸,江州司马别离后。”这句诗将琴声与离别之情相联系,琴声哀怨,让人不禁泪盈眶。这里的“江州司马别离后”为离别之情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音乐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愁苦和哀怨,以及离别之情的深深烙印。诗中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 谁击兰舟。-- 出自《浪淘沙·结客去登楼》作者:[宋]向希尹
- 兰舟解。-- 出自《点绛唇·疏柳残蝉》作者:[宋]曹组
- 舣兰舟。-- 出自《透碧霄》作者:[宋]查荎
- 兰舟小。-- 出自《忆秦娥 杨山居湖舫新成,载酒落之,赋?》作者:[元]张雨
- 兰舟小。-- 出自《忆秦娥·兰舟小》作者:[元]张雨
- 兰舟静舣。-- 出自《瑞鹤仙·卷帘人睡起》作者:[宋]张枢
- 桂楫兰舟。-- 出自《减字木兰花·闲情减旧》作者:[宋]贺铸
- 几时一叶兰舟。-- 出自《清平乐·沈侯销瘦》作者:[宋]贺铸
- 兰舟欲上。-- 出自《宛溪柳/六么令》作者:[宋]贺铸
- 兰舟桂檝。-- 出自《绿意 次死灰韵》作者:[现代]沈祖棻
- 有时拳足芦花畔,鱼在芦花影里行。-- 出自《鹭》作者:[宋]释行海
- 芦花枫叶浦。-- 出自《菩萨蛮·单于吹落山头月》作者:[宋]王观
- 芦花秋。-- 出自《长相思·天悠悠》作者:[宋]黄升
- 芦花浅水边。-- 出自《菩萨蛮 题钱德钧水村图 珊瑚木难卷二》作者:[元]陆祖允
- 是芦花。-- 出自《昭君怨 雪 案此首词品卷三误作韩驹词》作者:[元]完颜亮
- 芦花两岸一朝-- 出自《渔父·点点青山照水光》作者:[元]吴镇
- 芦花何处藏。-- 出自《菩萨蛮·芙蓉红落秋风急》作者:[宋]朱敦儒
- 正在芦花深处。-- 出自《昭君怨 泉州洞真观书于东壁》作者:[元]尹志平
- 芦花径。-- 出自《采莲舞》作者:[宋]史浩
- 恰似新妆面。-- 出自《虞美人·小池芳蕊初开遍》作者:[宋]杨泽民
- 恰似故人诗句。-- 出自《清平乐 题桐花道人吴国良卷》作者:[元]石岩
- 恰似江湖遗老。-- 出自《桃源忆故人·依依杨柳青青草》作者:[宋]王之道
- 恰似这浮华。-- 出自《浪淘沙 唐秀才索春寒秋热词》作者:[元]王哲
- 恰似。-- 出自《定风波 昆山路漕席上》作者:[元]张翥
- 恰似。-- 出自《定风波 昆山路漕席上》作者:[元]张翥
- 恰似凌波样。-- 出自《点绛唇·著意栽银》作者:[宋]石孝友
- 黄河岸上白头人。-- 出自《别陕州王司马》作者:[唐]白居易
- 悬知岸上人。-- 出自《和江中贾客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踏歌春岸上,几度醉金杯。-- 出自《月季花》作者:[明]刘绘
- 可怜岸上竹,翻倒不自持。-- 出自《泊宋田遇厉风作》作者:[宋]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