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闻地籁吹羊角,不见天瓢滴马鬃。
意思:我听说地籁吹羊角,不受天瓢滴马的鬃毛。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秋旱继以大风即事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作苦三时逸在冬,安知一篑尚亏功。愁闻地籁吹羊角,不见天瓢滴马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农耕的艰辛和时间的积累,强调了坚持不懈和耐心的重要性。
首句“作苦三时逸在冬,安知一篑尚亏功”表达了农耕的艰辛和时间的积累。诗人用“作苦”来形容农耕的辛勤,描述农民在春夏秋三季辛勤劳作,十分辛苦。到了冬季,人们以为农事已毕,可以休息了,然而诗人却指出“一篑之功”,即使只差一筐土,筑成山丘仍然功亏一篑,没有完成。这也暗示了即使在看似平静的时刻,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成功往往在坚持和耐心之中。
“愁闻地籁吹羊角,不见天瓢滴马鬃”这两句则通过描述冬天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紧迫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诗人用“地籁吹羊角”来形容冬天的寒冷和寂静,仿佛大地都在哀叹,没有生命的迹象。而“不见天瓢滴马鬃”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就像天上的雨水滴在马鬃上,每一滴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抓紧每一刻去努力。
整首诗通过描述农耕的艰辛和时间的积累,强调了坚持不懈和耐心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去坚持下去,因为成功往往在最后的坚持中。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每一个机会去努力,因为时间不等人。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让读者深刻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诗人的智慧和洞察力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富有启示性和教育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