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巫山枕障》 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

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

意思:巫山枕头遮住画高丘,白帝城边的树色秋。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巫山枕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通过对巫山、白帝城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描绘了巫山的雄伟高耸,如同被画在高处的屏障一般。同时,诗人也点出白帝城所处的地理位置,紧靠江边,随着秋天的到来,城边的树木也染上了秋色。这两句诗将巫山的高耸、白帝城的地理位置以及秋天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巫山的景色。诗人用“朝云”来象征巫山的神秘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在夜晚,“朝云”入山,无处不在,表现出巫山的神秘和美丽。而“巴水”则象征着流淌不息的江水,但在诗人看来,它似乎不再流动,仿佛凝固了一般。这种描绘不仅增加了诗的意境,也使得诗的主题更加突出。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视角和艺术表现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
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白帝

    读音:bái dì

    繁体字:白帝

    意思: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

  • 巫山

    读音:wū shān

    繁体字:巫山

    英语:Mt. Wu, on the Changjiang River by the Three Gorges

    意思:
    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

  • 枕障

    读音:zhěn zhàng

    繁体字:枕障

    意思:犹枕屏。
    前蜀·张泌《浣溪沙》词:“枕障燻鑪隔绣帏。”
    宋·周邦彦《大酺春雨》词:“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
    清·龚自珍《说京师翠

  • 帝城

    读音:dì chéng

    繁体字:帝城

    意思:京都;皇城。
    《汉书陈咸传》:“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王维《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明·陈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