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曼叔腹疾走笔为戏》 方闻病下利,曾不药物止。

方闻病下利,曾不药物止。

意思:当听说病人腹泻,没有药物停止。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闻曼叔腹疾走笔为戏》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方闻病下利,曾不药物止。区区溷匽间,其往宁得已。每为青蝇喧,似与紫姑喜。倾肠倒腹後,乃是胸中美。》,它是一首描绘朋友病痛场景的诗。 首先,诗的开头“方闻病下利,曾不药物止。”描绘了朋友病重,病情严重到连药都无法治愈的场景。这里“下利”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腹泻或痢疾等肠道疾病。“曾不药物止”表达了朋友的病情严重到连药都无法缓解,凸显出疾病的严重性。 “区区溷匽间,其往宁得已。”描述了朋友所处的环境污浊不堪,但病情却无法避免地继续恶化。这里的“区区”和“溷匽”都是指污浊的地方,“宁得已”则表达了无奈和无助的情感。 “每为青蝇喧,似与紫姑喜。”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苍蝇比喻为朋友的慰藉者,似乎在为朋友的病痛感到欢喜。这种描绘既生动又富有情感,让人感受到朋友在病痛中仍有人陪伴的欣慰。 最后,“倾肠倒腹後,乃是胸中美。”描绘了朋友在病痛中倾诉心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这里的“倾肠倒腹”是形容朋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胸中美”则表达了朋友在病痛中仍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朋友的病痛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展现了朋友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深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方闻病下利,曾不药物止。
区区溷匽间,其往宁得已。
每为青蝇喧,似与紫姑喜。
倾肠倒腹後,乃是胸中美。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药物

    读音:yào wù

    繁体字:葯物

    短语:药料

    英语:medicine

    意思:(药物,药物)
    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品。
    《左传昭公十九年》:“尽心力以事

  • 方闻

    读音:fāng wén

    繁体字:方聞

    意思:(方闻,方闻)

    1.博洽多闻。
    《汉书武帝纪》:“今礼崩乐坏,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引宋·咸淳六

  • 不药

    读音:bù yào

    繁体字:不葯

    意思:(不药,不药)

    1.谓服药无效。
    宋·王谠《唐语林方正》:“韩愈病将卒,召群僧曰:‘吾不药,今将病死矣!’”

    2.不服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