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苏小小墓》 魂兮檇李城,犹未有人耕。

魂兮檇李城,犹未有人耕。

意思:魂啊檇李城,还没有人耕种。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苏小小墓》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迹的诗,通过对檇李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时间的感慨。 首句“魂兮檇李城,犹未有人耕。”便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诗人的思绪被带到了那座古老的檇李城,那里似乎还留存着历史的痕迹,但那里已经很久没有人去耕作了。这句诗给人一种苍凉而又神秘的感觉,仿佛历史的尘埃已经掩盖了那座曾经繁华的城市。 “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檇李城的深深怀念,月色如水,往事如梦,残花触动,情思万千。这句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回忆,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无情。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看法,那些曾经艳丽繁华的人物,如今只剩下名字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看法,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最后两句诗描绘了檇李城曾经的繁华景象,应该是吴王宴会的地方,船儿在月色中轻轻摇荡,迎接和送别着各种宴会的宾客。这句诗充满了诗人的想象和感慨,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檇李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古迹的描绘,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无情,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魂兮檇李城,犹未有人耕。
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
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有人

    读音:yǒu rén

    繁体字:有人

    英语:someone

    意思:
    1.谓有杰出的人物。
    《晋书忠义传序》:“卞壸、刘超、钟雅、周虓等已入列传,其余即叙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 檇李

    读音:zuì lǐ

    繁体字:檇李

    意思:
    1.果名。李子的一种。果皮红紫色,肉多浆质,味甘美。
    浙江省·嘉兴、桐乡一带所产最有名。

    2.古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西南。
    《春秋

  • 未有

    读音:wèi yǒu

    繁体字:未有

    意思:
    1.没有;不曾有。
    《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