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移四海归真主,谁诱昏童肯用良。
意思:天把天下归顺真主,谁引诱昏儿童肯用良。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和微之重感南唐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批判梁朝的衰落和灭亡,以及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作者通过描绘梁朝的斋祠、酣咏、南狩和北师等行为,揭示了梁朝的衰败和荒废,并借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叔宝倾陈衍弊梁,可嗟曾不见兴亡”中,“叔宝”是南朝梁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的字,而“倾陈”则表达了作者对陈朝衰败的惋惜之情。同时,“衍弊梁”也暗示了梁朝的衰落。作者感叹陈朝曾经繁荣昌盛,却未曾看到历史的兴亡更替。
“斋祠父子终身费,酣咏君臣举国荒”这两句中,“斋祠”指的是陈朝统治者对神灵的祭祀和崇拜,而“终身费”则表达了这种祭祀和崇拜所带来的浪费和奢侈。“酣咏”指的是沉溺于享乐和歌舞之中,而“举国荒”则揭示了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导致国家荒废。
“南狩皖山非故地,北师淮水失名王”这两句中,“南狩”指的是陈朝统治者南下巡视,而“皖山”则可能是指陈朝疆域内的某座山。这两句表达了陈朝统治者在南下的过程中,失去了对故地的掌控,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衰败。而“北师淮水失名王”则进一步揭示了陈朝在北方的失败,失去了曾经的名王和领土。
最后,“天移四海归真主,谁诱昏童肯用良”这两句中,“天移”指的是历史的变迁,“四海归真主”则表达了历史的潮流将把真正的王者引领出来。然而,“谁诱昏童肯用良”则表达了作者对当政者的失望和无奈,暗示了历史的兴亡更替需要真正的王者来引领。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兴亡的变迁,表达了对梁朝和陈朝衰败的惋惜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借此警醒当政者,需要真正的王者来引领历史的发展。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