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狄明府(博济。一作寄狄明府)》 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

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

意思:更何况是山高水有波,秋风萧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狄明府(博济。一作寄狄明府)》

全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梁公曾孙的赞美,表达了对大贤之后却遭遇不公的愤慨,以及对忠诚、正直、才华横溢之人的赞美。 首段描述了曾孙在官场上遭遇的不公,十年未见,家族衰落,但他的才华和品德却如同古今一样浩荡。诗中用“大贤之后”、“同一体”等词句,表达了对曾孙的敬仰之情。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叔伯和兄弟们,强调了曾孙的才华和品德,以及他应该继承家族的传统和礼仪。诗中用“在汝更用文章为”、“长兄白眉复天启”等词句,表达了对曾孙的期望和赞美。 最后一段则通过描述曾孙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忠诚,以及他为家族和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诗中用“时危始识不世才”、“禁中决册请房陵”等词句,强调了他的忠诚和才华。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曾孙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正直、才华横溢之人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和国家所遭遇的不公和不义的愤慨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梁公曾孙我姨弟,不见十年官济济。
大贤之后竟陵迟,浩荡古今同一体。
比看叔伯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
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
在汝更用文章为,长兄白眉复天启。
汝门请从曾翁说,太后当朝多巧诋。
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
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
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
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
时危始识不世才,谁谓荼苦甘如荠。
汝曹又宜列土食,身使门户多旌棨。
胡为漂泊岷汉间,干谒王侯颇历抵。
况乃山高水有波,秋风萧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秋风

    读音:qiū fēng

    繁体字:秋風

    英语:autumn wind

    意思:(秋风,秋风)

    1.秋季的风。
    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况乃

    读音:kuàng nǎi

    繁体字:況乃

    意思:(参见况乃,况迺)

    解释:1.亦作\"况乃\"。亦作\"况乃\"。 2.恍若,好像。 3.何况;况且;而且。

    详细释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