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太行歌》 但闻风雷声,不见日月光。

但闻风雷声,不见日月光。

意思:只听见风声雷声,不见日月的光辉。

出自作者[明]祝允明的《太行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上客坐高堂,听仆歌太行》是一首描绘壮丽山川和英勇冒险的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惊心动魄的场景。 首先,诗中描绘了高堂之上的客人听仆人歌唱太行的场景,这象征着冒险和探索的开始。仆人的歌声唤起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他六岁时跟随已故的父亲,骑马离开晋阳,前往未知的远方。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在太行山的冒险旅程。他脚下的厚土突然变成了天空中央,这是对冒险旅程的挑战和考验的象征。他只听到风雷声,却看不见日月光,这描绘了他面对未知的恐惧和迷茫。 在旅程中,他看到了狐兔绕马蹄,虎豹嗥树旁的场景,这些动物形象生动,充满了野性和危险。太行山的广阔和不同封疆的描述,也展示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 然后,他描述了自己来到江南郡,这个美丽的地方与他故乡的对比,凸显了他的雄心壮志。他赞美这里的雄豪观,这是他对冒险和自由的向往。这种向往让他无法忘怀太行山的经历。 最后,诗人反思人生就像太行山,耳目所见都是空茫茫的,但心灵却经历了许多。这表达了他对冒险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冒险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它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客坐高堂,听仆歌太行。
六岁从先公,骑马出晋阳。
遥循厚土足,忽上天中央。
但闻风雷声,不见日月光。
狐兔绕马蹄,虎豹嗥树旁。
衡跨数十州,四面殊封疆。
童心多惊栗,壮气已飞扬。
自来江南郡,佳丽称吾乡。
邈哉雄豪观,寤寐不可忘。
人生非太行,耳目空茫茫。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是明朝的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因为右手有六根手指而自号“枝山”,被誉为“枝指生”。祝允明的家族学问渊源,早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七次会试都未能中选。他的诗文作品不多,但却写得优美精致,展现了其才华横溢的文学天赋。祝允明最著名的成就是书法方面,尤以狂草书法著称,被誉为“祝枝山的字,唐伯虎的画”。

关键词解释

  • 闻风

    读音:wén fēng

    繁体字:聞風

    意思:(闻风,闻风)

    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前汉书平话》卷上:“灭楚以来,四海安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风雷

    读音:fēng léi

    繁体字:風雷

    短语:春雷

    英语:tempest

    意思:(风雷,风雷)

    1.风和雷。
    《易益》:“风雷,益。”

  • 月光

    读音:yuè guāng

    繁体字:月光

    英语:moonlight

    意思:
    1.月亮的光线,是由太阳光照到月球上反射出来的。
    《诗陈风月出》“月出皎兮”毛传:“皎,月光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