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应声而亡像,珠受色而不瘢。
意思:谷应声而没有像,珠被美色而不瘢痕。
出自作者[宋]释正觉的《南明慧长老写师像求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充满哲理的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修养,描绘了一个广阔无垠、动静皆宜的宇宙图景。他以苍山雪寒、远水秋还为背景,以夜斗星河、气机自转为主体,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宇宙的深邃。
诗中的“发之白兮苍山雪寒,眼之冷兮远水秋还”描绘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与周围的环境,白发苍苍,眼神冷峻,置身于苍山雪寒、远水秋还之中,显得沉静而坚毅。这里既展示了诗人的风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毅与冷静。
“机自转兮夜斗有柄,气自清兮星河无澜”这两句描绘了宇宙的自然运转,气机自转,星河无澜,一切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
“谷应声而亡像,珠受色而不瘢”这两句非常有趣,谷应声而亡像,似乎在讲述一种自然的回应,珠受色而不瘢,则展示了珠宝的坚韧与美丽。这两句不仅在形式上工整对称,而且在意义上也相互呼应,形成了美妙的诗意。
“瀛海潮落兮平且净,天宇云收兮虚更宽”这两句描绘了宇宙的广阔无垠和宁静祥和。瀛海潮落,天宇云收,整个宇宙显得平静而宽广,给人一种无比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最后的“万化起灭兮,默见其端”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起灭的深刻理解和洞察。万物的生灭变化,都是宇宙规律的一部分,而诗人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感受着宇宙的奇妙与伟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壮丽而神秘的宇宙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