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三日夜作》 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

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

意思:四时没有了天,何必叹衰荣。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八月三日夜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先,诗中通过对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接着,诗人又以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等细节,表现出秋夜的寒意,进一步强化了季节的特点。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等描述,表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然而,诗人在梦短眠频觉,宵长起暂行等描述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无奈,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诗人通过槿老花先尽,莲凋子始成等描述,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自然规律的认知,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超脱。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喜悦也有忧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夜景色的佳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
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
梦短眠频觉,宵长起暂行。
烛凝临晓影,虫怨欲寒声。
槿老花先尽,莲凋子始成。
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四时

    读音:sì shí

    繁体字:四時

    英语:the four seasons; four o\'clock

    意思:(四时,四时)

    1.四季。
    《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 何用

    读音:hé yòng

    繁体字:何用

    意思:
    1.为什么。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孔颖达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
    《谷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绝之也。

  • 无了

    引用解释

    佛教语。佛家谓心无万物,无心可了,故曰“无了”。《五灯会元·沩山祐禅师法嗣·仰山慧寂禅师》:“ 刘侍御 问:‘了心之旨,可得闻乎?’师曰:‘若要了心,无心可了;无了之心,是名真了。’”

    读音:wú le

  • 衰荣

    读音:shuāi róng

    繁体字:衰榮

    意思:(衰荣,衰荣)
    盛衰,枯荣。
    晋·陶潜《饮酒》诗之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唐·皇甫冉《赠郑山人》诗:“家人恣贫贱,物外任衰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