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
意思:流波也已漫,高谈阔论经常出现屈服。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和王乐道读进士试卷》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选择和自我价值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一位名叫文卓的角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社会价值观以及自我实现的看法。
首联“文卓始隋唐,进取归一律”中,诗人描绘了文卓在隋唐时期开始他的生活道路,选择了一条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文卓选择的生活道路的认同和赞赏。
颔联“安知鸿都事,竟用程人物”则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批评。诗人通过文卓的例子,表达了对“鸿都”这种特殊领域的重视,以及对于那些在常规领域无法施展才华的人,应该给予更多的机会和关注。
颈联“变今嗟未能,於己空自咄”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自责。他感叹自己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只能无奈地叹息。
尾联“流波亦已漫,高论常见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高远理想和言论不被理解的无奈和感慨。这一联既是对自己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社会现实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文卓这个角色的描绘,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读者,引发人们对自身选择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