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 红印寄泉惭郡守,青筐与笋愧僧家。

红印寄泉惭郡守,青筐与笋愧僧家。

意思:红印寄给泉惭愧郡守,青筐和笋惭愧僧家。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夏景冲澹偶然作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品味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首联“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环境,蒲席岸边,乌纱帽在风中摇曳。澄清的景色让他感到舒适自在。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颔联“红印寄泉惭郡守,青筐与笋愧僧家。”诗人表达了对郡守寄来的礼物感到惭愧,同时也对僧家的笋感到愧疚。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淡泊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颈联“茗炉尽日烧松子,书案经时剥瓦花。”这一联描绘了诗人日常的生活,他整天烧松子茶,不时剥些瓦花做茶点。这一联通过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亲近。 尾联“园吏暂栖君莫笑,不妨犹更著南华。”诗人表示自己暂且隐居,不要嘲笑他。他仍然关注世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刘伶一样成为醉侯。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既有暂时的逃避,又有对世事的关注和期待。 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淡泊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矛盾心理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红印寄泉惭郡守,青筐与笋愧僧家。
茗炉尽日烧松子,书案经时剥瓦花。
园吏暂栖君莫笑,不妨犹更著南华。
一室无喧事事幽,还如贞白在高楼。
天台画得千回看,湖目芳来百度游。
无限世机吟处息,几多身计钓前休。
他年谒帝言何事,请赠刘伶作醉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郡守

    读音:jùn shǒu

    繁体字:郡守

    英语:An executive who executes duties in a county.

    意思:郡的长官,主一郡之政事。
    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

  • 僧家

    读音:sēng jiā

    繁体字:僧家

    意思:
    1.僧人,和尚。
    唐·崔峒《题崇福寺禅师院》诗:“僧家竞何事,扫地与焚香。”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色中饿鬼是僧家,尼扮繇来不较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