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意思:开始时立即辞去城邑,不等到事情准备来年春蚕。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谢南阳畴昔之游》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江南途中的作品,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山水自然的热爱。 首段中,作者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选择了归隐江南。然而,由于匆忙辞职,错过了春蚕等事务,表达了遗憾之情。接着,描述了归途中的艰辛,腊月还在路上,经历了种种艰险,但已对此深有体会。 第二段中,作者到达淮海之滨后,遇到了和尚谈经论道,与释子的交谈让他感到久违的亲切。在这里,作者与释子的交谈让他回忆起十五年的隐居生活,虽然只是短暂的停留,但也十分甘甜。然而,作者也感叹过去的时光如流水般逝去,独自泪流满面,内心的悲痛无法忍受。 最后一段中,作者看到云中的鸟儿,想起了傍晚的山岚,表达了对故隐之地的思念。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即使身份微薄,也愿意从湖上前往江南,没有世俗的束缚。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久已厌宦旅,故兹归江南。
始时遽辞邑,不及事春蚕。
残腊犹在道,险阻固所谙。
扁舟次淮海,喜遇释子谈。
契阔十五年,尚谓卧岩庵。
偶见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叹逝独泫然,怀悲情岂堪。
班班云中鸟,共看投夕岚。
曷不念旧隐,山水唯素耽。
我从湖上去,微爵轻子男。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春蚕

    读音:chūn cán

    繁体字:春蠶

    意思:(春蚕,春蚕)
    春季饲养的蚕。
    晋·傅玄《明月篇》:“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春蚕度纲,绮地应纺;秋梭鸣机,织为褧衣。”<

  • 不及

    读音:bù jí

    繁体字:不及

    短语:不迭 来不及 措手不及

    英语:not as good as

    意思:
    1.赶不上;来不及。
    《易小过》:“过其祖

  • 及事

    读音:jí shì

    繁体字:及事

    意思:
    1.犹成事,谓做某事至于成功。
    《公羊传僖公元年》:“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何?邢已亡矣。”
    三国·魏·曹植《辩道论》:“臣年十三而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