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光景异,月出东山椒。
意思:林间风景不同,月亮从东山椒。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寄题兖州孙大夫绝尘亭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境内纳浩荡,日暮生泬寥。竹声池边起,欲断还萧萧。丈人方微吟,万象各动摇。林间光景异,月出东山椒。》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日暮时分竹声、月光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首句“境内纳浩荡,日暮生泬寥。”描绘了境内景象的广大无边,日暮时分则显得空旷而寂静。“纳浩荡”一词,既表现了地域之广,又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生泬寥”则描绘了日暮时分天地间所散发出的静谧和空灵。
“竹声池边起,欲断还萧萧。”这两句描绘了竹声在池边响起,声音断断续续,带着一丝萧瑟。诗人以竹声为引,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幽深而寂静的世界。
“丈人方微吟,万象各动摇。”这里的“丈人”指的是老人,他正在低声吟咏,而万物在此时仿佛都动了起来。这一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悟。
“林间光景异,月出东山椒。”月光从东山椒升起,林间的景象变得异样起来,一切都沐浴在月光之中。这一句描绘了月夜的美景,同时也为全诗画上了句号。
最后一句“门前谁剥啄,已逝不须邀。”描绘了诗人门前有脚步声响起,但已经逝去,无需邀请。这既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暮、竹声、月光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让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