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杨子华画三首》 当年惜贵游,遗形寄丹雘。

当年惜贵游,遗形寄丹雘。

意思:当年惜贵族,忘形寄红色涂漆。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杨子华画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一幅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画中人物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段描绘了画中的女子,她身着古时的装束,优雅而娴静。然而,季节的更迭让她感到孤独和寂寞。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接下来的段落,作者开始深入描绘画中女子的内心世界。她曾经是社会的贵游,但现在却只能通过画中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对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同时也对社会的冷漠无情表示了愤慨。 作者通过描绘女子的美丽和优雅,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他感叹世人的颠倒观念,对公义的缺乏,使得真正的价值和美在现实中难以得到体现。 最后,作者再次回到画中女子,她虽然已经衰老,但她的精神却依然存在。她与世无争,淡泊名利,这种精神是值得人们学习的。作者希望人们能够从这幅画中得到启示,追求真正的价值和美,而不是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对社会的冷漠无情表示了愤慨。通过描绘画中女子,作者希望人们能够从她的经历中得到启示,追求真正的价值和美。这首诗是一首深刻的作品,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杨画远于展,何言今在兹。
依然古妆服,但感时节移。
念君一朝意,遗我千载思。
子亦几时客,安能长苦悲。
皓腕卷红袖,锦鞲臂苍鹗。
故人断弦心,稚齿从禽乐。
当年惜贵游,遗形寄丹雘。
骨象或依稀,铅华已寥落。
似对古人民,无复昔城郭。
子亦观病身,色空俱寂寞。
颠倒世人心,纷纷乏公是。
真赏画不成,画赏真相似。
丹青各所尚,工拙何足恃。
求此妄中精,嗟哉子华子。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丹雘

    读音:dān wò

    繁体字:丹雘

    意思:
    1.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
    《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
    孔颖达疏:“雘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
    宋·周必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